自3月25日“2024年公益未来·大学生就业力实践项目”启动仪式在京举行以来,我校学生工作处重视并第一时间启动该项目。今年6月,我校成功入选公益未来项目全国15所高校之一,经过一番激烈角逐,新长城九江学院自强社脱颖而出成为2024年项目十强团队之一。
在7月至8月期间,由学生工作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指导、新长城九江学院自强社的核心成员组建了十支大学生队伍。这十支队伍在暑假期间围绕科技农业、生态保护、养老服务、教育进步、医疗保健以及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
科技兴农:赋能薯渣,新兴探索
七月初至七月中旬,薯渣新生社会实践队五人赴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棉船镇调研红薯渣成分,收集来自农民、消费者、行业专家的200余份反馈意见,研发优化调整新型红薯渣纤维环保材料技术,高效环保利用红薯渣资源。
同期,五条人队伍赴彭泽县太平关乡走进乡村田间地头,用公益直播+短视频的新形式销售新型红薯渣纤维环保材料制作的一系列文创产品,带动80余农户,受益120余人,农产品销售金额超3000元。
五条人团队和薯渣新生实践队还利用科技与农业的结合,进行项目打磨与落地,探寻乡村振兴奥秘,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传承:燃瓷韵,扬红风
泥火新章社会实践队七月中旬深入景德镇,同“徐来烧”工作室合作学习了14天陶瓷的古法柴烧技术流程,参与烧出成品瓷器总计80余匣钵,烧出成品瓷器金额超过200万元。队员们在高温中探索古法柴烧的奥秘,用双手和智慧传承与创新文化遗产,守护着非遗文化,传承历史记忆。
不仅是非遗文化的坚守与传承,我校“乡”得“弋”彰先行者团队也不断追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文化。7月12日至22日期间,队员们在方志敏纪念馆接待了来自不同背景的参观团体,服务了超过600名参观者,更通过生动详尽的讲解,使参观者深入了解到方志敏先生的生平事迹和精神风貌,让红色文化成为精神财富。
教育进步:点亮乡村,助力梦想
今年7月9日至7月22日,“编织梦想者”团队在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温盘小学,成功实施了为期两周的“学承东方·美好童行”项目,聚焦乡村美育教育、传统文化传承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受益学生22名。心桥守护者团队下乡至九江市彭泽县太平关乡的童心港湾基地,积极响应国家教育理念,在学习文化之余,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30名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保证其能全面均衡发展。编织梦想者和心桥守护者都在用知识的光芒照亮乡村,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养老服务:关爱身心,数字引领
没想到社会实践队七月初深入彭泽县太平乡村灌塘村,在半个月内走访了当地的各个养老院和困难老人家庭,为50多位老年人送去健康与温暖;朝阳照暮队成为“数字小老师”,给老年人讲解智能手机和应用的使用方式,帮助老年人适应新时代数字化生活,共创金色晚年。
科普实践:关注健康,保护生态
7月22日至8月3日,微笑云队5名成员赴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进行为期两周的见习实践,与牙牙口腔诊所携手在鼎易富民富春山水居社区,开展口腔义诊活动,结合理论与实践,努力提高全民口腔素养,关注口腔健康。
8月,江豚护卫队五名团队成员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湖口江豚湾生态保护实践,服务人数超600人,咨询讲解超300人。当地居民对江豚保护的认识也显著提升,开始积极参与到保护行动中来,为保护江豚贡献力量。两个团队都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理论,在不同的领域为科普知识、提高大众认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公益未来大学生就业力实践项目是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与花旗中国携手推出的以促进在校大学生为主的青年人群提升公益意识和能力的青年发展项目,旨在通过就业力课程培训和乡村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就业适应力和竞争力,为乡村振兴培育后备人才。
创新实践,探索乡村振兴新道路;青年赋能,担当时代征程新使命。学生工作处负责人表示,新长城九江学院自强社十支队伍将以青春之名奔赴乡村,用火热青春投身乡村振兴,书写志愿服务的青春华章,同时将继续推进国家级公益项目引进和落地,助力我校完满教育志愿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学生工作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供稿
责编:李金玲 李熙 审核:吴铃 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