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要闻 > 正文

评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谱写人才强校新篇章

作者:大鹏/文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3日 22:29浏览次数:

  12月1日,校党委书记郑翔在学校“‘三严三实’教育‘严以用权’专题学习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教学剩余”观点,在全校引起了强烈反响。一石激起千层浪,全校各二级学院和机关各部门纷纷组织学习讨论活动。学校也先后五次召开各校区、机关各部门和相关二级学院负责人会议,畅谈学习体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郑书记提出的“教学剩余”观点,契合了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的需要,切中了我校改革发展瓶颈,是谋划学校长远发展的必要路径。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刻,这一观点的提出是非常及时的,抓住了学校发展的要害,有利于谋划学校更好的发展。

 

  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学科需要一流的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兴教之源、育才之本、强校之基。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一所大学办得好坏、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所学校的教师阵容。在当前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要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就必须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打造一支高效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近年来,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校师资队伍的规模和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需求。具体表现为:师资队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领军型人才和高层次科研团队匮乏;师资队伍建设的学科导向性不强,教书育人与科研创新能力不强;师资管理水平不高,分类管理与评价体系尚待完善等。这些问题阻碍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已然成为制约学校实现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的瓶颈。


  在学校深化综合改革、蓄势追赶、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对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的呼唤,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近两年来,学校与各学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所做的努力可圈可点。顺势而为促发展,乘势而上求突破,精心部署、广泛宣传,多方联动、狠抓落实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一要广开渠道,以揽人才为“重”。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延揽高水平领军、拔尖人才,补齐人才队伍的短板,必须以大力引进为重点。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广泛宣传学校,让外界了解九江学院,展示我们的优势,吸引人才择九院而栖。拓宽媒体宣传渠道,吸引高层次人才;在海内外高端人才现场招聘会场、国际学术会议现场延揽人才,进一步建立我校人才招聘“新基地圈”。

 

  二要立足现实,以育人才为“本”。我校现有专任教师1860余名,他们是强校之本、兴校之基,是弥足珍贵的人才“富矿”,他们与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离退休等全体师生员工共同撑起了学校的一片蓝天。这支能堪重任的队伍是学校师资队伍的最大存量与根基,任何时候都不能小视这支队伍的价值、能量与贡献。我们要扎实有效、勇于担当地努力工作,为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供保证。特别要加大对中青年优秀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力度,在职称评定、成果奖励、人才选拔等方面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让广大教师在九江学院这片热土上,成就事业,书写人生。


    三要多方联动,以聚人才为“策”。一是学校推动。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宣传力度、落实奖惩办法、加大支持力度等举措,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上台阶。二是学院主动。学院是队伍建设的主体,要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主动出击,开展引才、育才工作。三是典型带动。加强对典型单位和事迹的表彰、宣传,形成人人关心、全员参与队伍建设的浓郁氛围。四是部门联动。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主导,院校联动、职部门联动,举全校之力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伟大时代呼唤人才,人才造就绚丽事业。站在学校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要拓宽视野,不拘一格揽人才、聚人才、用人才,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姹紫嫣红的“人才之春”不久将会到来。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Email:jjuxb@jju.edu.cn     邮政编码:332005   
招生电话:0792-8310030 8310031    

Copyright © 2020 九江学院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赣ICP备1000457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202000313

访问统计:您是第位访问者